緊張性頭痛到底如何形成的?應該如何治療?
23.08.2021

一.    什麼是緊張性頭痛?
緊張性頭痛,並非因為精神緊張而導致的頭痛,而是因為頭痛伴有頭部緊束感或束帶感 、受壓或鈍痛感,好像頭上戴著較小的帽子而將頭部箍得太緊。這種箍緊感,是由於頭部肌肉因為病變縮短,張力增加而導致的。因此,緊張性頭痛又被稱為肌收縮性頭痛,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原發性頭痛。70%至80%的頭痛,均屬於這一類。作為一過性障礙,緊張性頭痛多與日常生活中的應激有關。如持續存在,則可能是焦慮症或抑鬱症的特徵性症狀之一。不過,焦慮或抑鬱症等也常會導致緊張性頭痛。消除緊張性頭痛,也能在一定程度緩解焦慮症或抑鬱症。

二.    緊張性頭痛是如何產生的?
緊張性頭痛是由於頭部與頸部肌肉持久的收縮所致,而引起這種收縮的原因有:
1.    頭、頸、肩胛帶姿勢不良所致。如睡眠時,頭側向一邊,導致斜方肌、胸鎖乳突肌,頭夾肌、肩提肌等一側被壓縮,而對側被牽拉。久而久之,就會在這些肌肉上產生激痛點,引起這樣肌肉僵硬,縮短,牽扯頭顱部的痛覺感受器,引起頭痛;
2.    焦慮或抑鬱等所致。這類病人往往表情呆板,不多說話等。長時間處於單一表情,引起頭面部表情肌勞損,如顴大肌、枕額肌、皺眉肌,顳肌等,這些肌肉形成激痛點後,也會引起產生激痛點,引起相關肌肉僵硬縮短,從而牽拉其在頭面部的附著處,興奮其周圍的痛覺感受器,引起頭痛等症狀:
3.    長時間反覆抬頭或低頭工作。如粉刷工長期抬頭粉刷天花板,畫師長時間抬頭個畫畫等,這樣會導致與抬頭有關的肌肉,主要是後頸部的伸肌受損,形成激痛點。或因電腦坐椅太高,需要長時間低頭看電腦,長時間低頭釣魚或打麻將等,這些動作會導致低頭相關的肌肉受壓縮,缺血等,從而也會形成激痛點。 激痛點形成以後,便會引起相關肌肉僵硬縮短,牽扯頭顱部的痛覺感受器而引起頭痛;
4、作為其它原因的頭痛或身體其他部位疼痛的一種繼發症狀。對於這種頭痛,治療時需要首先考慮治療原發病。

三.    緊張性頭痛的臨床表現有哪些?如何與偏頭痛想區別?
本病以中、青年多見,女性略多見。有時兒童也會患病。本病初期症狀較輕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有可能會漸漸加重。
緊張型頭痛主要表現為頭痛部位不定,頭部呈緊箍感或緊束感、鈍痛、無搏動性。頭痛部位主要位於頭頂,側頭的顳部及前額後與後枕部。有時可能有多個部位疼痛。
頭痛程度屬輕度或中度,通常不因體力活動而加重。常訴頭頂重壓發緊或頭部帶樣箍緊感,另在枕頸部發緊僵硬,轉頸或轉頭時,也可能表現為抬頭或低時,頭痛明顯。一般無畏光或畏聲症狀,少數患者伴有輕度煩躁或情緒低落,許多患者還伴有頭昏、失眠、焦慮或抑鬱等症狀。查體包括神經系統檢查,一般無陽性體癥,顱周肌肉如頸枕部肌肉,頭側部及肩頸部肌肉常有壓痛,有時輕輕按揉,患者感到輕鬆舒適,腦部CT或MRI(磁共振成像)應無異常,不伴有高血壓及明顯的耳鼻咽喉等疾病。與偏頭痛的主要區別在於,緊張性頭痛不伴有惡心、嘔吐,也無畏光怕聲等症狀。

四.    緊張性頭痛的激痛點在哪些肌肉?
絕大多數的疼痛與激痛點有關,緊張性頭痛也是如此。如前所述,緊張性頭痛大多是由於頭顱周圍肌肉的激痛點引起的,具體來說,導致緊張性頭痛的激痛點主要位於以下肌肉:
斜方肌、顳肌、胸鎖乳突肌、肩提肌、頭夾肌、頸夾肌、枕肌、額肌、咬肌、顴大肌、頭後枕下肌群,頭最長肌,頸髂肋肌,頭半棘肌,頸半棘肌等。此外,中背部的肌肉,如岡下肌也可能後引起後頭部疼痛。小腿比目魚肌可能引起面部疼痛等。

五.    緊張性頭痛應該如何治療?
由於緊張性頭痛大多是由於頭顱周圍的肌肉激痛點引起的,因此,減少這些肌肉的損傷才是治本之法。對於解除症狀,當然,滅活激痛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。滅活這些肌肉的激痛點有許多方法,都可用於治療緊張性頭痛。但是,其中最佳方法就是用針灸針滅活這些激痛點。這種方法就是激痛點針灸的主要內容之一。因此,激痛點針灸療法是治療緊張性頭痛的最好方法。

六.    緊張性頭痛的案例分享:
李XX,女,31歲。中學教師。頭痛2年,加重2個月,時輕時重,頭暈,左側前額痛明顯,有明顯的緊箍感。伴失眠,否認抑鬱與焦慮,也未伴有惡心嘔吐及畏光等,沒有任何先兆症狀。頸部關節彈響,頸部僵硬。 晨覺頭皮發涼。二便可。 余無異常。西醫診斷為緊張性頭痛。
查雙側頸肩部斜方肌、肩提肌、胸鎖乳突肌、半棘肌、顳肌、咬肌等肌肉明顯僵硬與壓痛,左側明顯。時有耳鳴。常用右牙咬食, 中醫、西醫等治療未有改善。
治療:於上述肌肉尋找到激痛點,以針刺滅活。針灸後,配合局部肌肉推倒拔罐。
療效:第一次針刺後,疼痛明顯緩解。出針後做推拿及拔罐治療,疼痛再次減輕。
共治療4次,疼痛基本消失。
此後,囑每個月針灸一次,以鞏固療效,防止複發。